11330700099033995K/2023-04284
金华市市场监管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金华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
2023-06-29
主动公开

朗读
上半年,金华市市场监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场监管局、省药监局的关心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三个“一号工程”决策部署,围绕市委“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总目标,以实干争先、事争一流的干事状态,加快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一、“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来取得的成效
一是市场主体总量跃居全省第二。全市市场主体从2003年初的 22.7万户增长到2023年的169.6万户,净增146.9万户,增长6.47倍,总量排名从全省第五跃升至全省第二。
二是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高速增长。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总数从2003年的394家提档优化为2022年的218家,商品交易市场总成交额从670亿元上升为3767.6亿元,净增3097.6亿元,增幅高达462.3%;每家市场平均总成交额从1.7亿元上升为17.3亿元,增幅916.5%。目前我市拥有各类经登记并正常经营的专业市场72个,年度成交额占全省的六分之一。
三是知识产权示范创强工作成效显著。我市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从无到有,累计已达到43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022年已突破百亿大关。知识产权行政绩效保护考核工作连续3年走在全国前列。
二、上半年工作成效
(一)聚焦示范创建,打造数字经济创新提质标志载体
我局围绕重大应用试点,坚持综合集成、多方协同、量化闭环,建立重大应用周通报、月晾嗮、双月考核等机制,围绕基层所需所盼,突出实战实效,打造了一批具有市场监管辨识度的数字化改革标志性成果。在全市部门和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数字化改革领域年度考核中,我局均位居前列。4月19日,我局获得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2022年度改革创新成绩突出集体”荣誉。今年5月,金华市成功创建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成为全国首批十三个示范区城市之一。稳步推进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试点建设,深化“全国网络交易监测系统”“浙江公平在线”在全市落地应用,开展网络直播违法线索监测,覆盖直播间200间,平台合规辅导率100%,网络交易违法线索闭环处置率95%。推进省级数字广告产业园建设,上半年全市数字广告业务收入2.3亿元,同比增幅26%,增长势头明显。
(二)聚焦制度创新,打造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标志举措
践行“无感监管、有感服务”理念,出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条举措,推进商事登记全流程便利化,企业开办全流程网办率超过93%。优化企业注销流程,拓展简易注销登记适用范围,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占比超过60%。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推进智能登记模式全面应用。义乌上线全省首个全类型全周期商事智能登记系统。截至6月底,全市市场经营主体总量达172万户,同比增长9.94%,新设市场经营主体20.9万户,均为全省第一。
(三)聚焦高质量指标,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标志成果
统筹推进质量、标准、知识产权强市战略,上半年全市新增“品字标”企业54家,完成率135%,累计数达577家,排名全省第三,5家企业获评“品字标浙江农产”品牌,入围数、新增数均居全省第一;新增“浙江制造”标准立项54项;围绕市域产业集群,建成“一站式”服务平台15个,省级示范点4个,列全省第二,服务企业4571家,解决技术难题530个,惠企减负4500余万元。全域试点推出“质量贷”金融产品,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质量贷”金融产品全覆盖的地市,截至目前,已发放贷款10.3亿元。推动绿色产品认证制度有效实施,全市已建设绿色认证企业20家,新增绿色产品认证证书10张,培育绿色认证企业75家。磐安成为全省第一批绿色认证示范区创建地区,市内5家企业入选全省第一批绿色产品(服务)认证领跑者企业名单。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2022年度排名蝉联全国第三,地级市首位。上半年新增注册商标0.95万件,商标有效注册总量达49.8万件,排名全省第三,新增发明专利授权687件。我市2件专利入选全省专利开放许可十大典型案例,走在全省前列。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打造“知识产权+互联网+金融”平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87亿元,对地理标志金华二头乌猪产品整体授信20亿元,全国首单高校专利申请费用补偿险落地金华。金东区建成全省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指导服务站。
(四)聚焦市场转型升级,打造地瓜经济提能升级标志项目
金华充分发挥市场大市优势,进一步完善专业市场布局,打造国内一流的市场集群,逐步形成服务集成、产业协同的开放型市场体系。义乌小商品城创新推进义乌小商品第六代市场建设,大力推进全球数字贸易中心建设,投资83亿元打造义乌全球数字自贸中心,以全球数贸中心为载体,将数字经济发展生态和数字基础设施深度植入小商品贸易的各个环节。以义乌Chinagoods平台为支撑,搭建交易履约集成、产业城市联动、新老市场协同、线上线下融合、国内国外互通的小商品贸易“一站式”服务平台。永康五金城推进阿克苏轻工五金城建设,打造浙江精品馆,为永康五金品牌推广搭建新平台。东阳花园红木打造花园南通家纺城,助推花园村形成一个新的家纺产业集群。
(五)聚焦乡村振兴目标,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
地理标志富农集成改革连续第二年入选共同富裕重大改革1+5+n赛道。全市共有地理标志(产品、商标、农产品)62件,居全省第四,专用标志市场经营主体137家,惠及农户5000户,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覆盖率达60%。“金华火腿强富农”获评全省第一批地理标志富农优秀案例。《药用植物种质研究和特色中药材规范化栽培推广(种质资源库建设)》、《柔性服务站工作机制建设》两个项目获评省药监局药品安全治理创新“三最佳”项目中的共富改革“最佳实践”项目。
(六)聚焦群众关切,完成民生实事项目
养老机构“阳光厨房”完成建设80家,任务完成率达到106.7%。放心农贸市场创建任务27家,均已通过市级初验收。5S现场管理食品小作坊完成建设213家,完成率101%;具有浙江文旅特色食品小作坊完成创建49家,完成率72%;省、市两级政府民生实事工程暨山区26县市和农村地区阳光食品小作坊完成创建89家。民生药事服务站建设完成18家,完成率113%。
(七)聚焦重点领域,守牢安全生产底线
强化党政同责,推进食品安全包保责任落实,全市共有包保干部13748名,全市共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70510家,2023年我市包保率动态保持在100%,全省第一,全市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事故,成功获批第五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推荐城市。承担全省“发酵肉制品”生产试点,指导13家火腿企业增项“发酵肉制品”许可,预计可为火腿行业增加5亿元产值。我局上报的推进“金华火腿”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获市委朱重烈书记批示肯定。创新药品生产风险智慧监管系统,连续2年获评全国药品智慧监管典型案例(全省唯一)。全市完成“黑匣子”建设药品生产企业17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县(市、区)贯通覆盖率达100%,国家集采中选品种及主产品种上传率达100%。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做到全程追溯,在用特种设备赋码率持续保持99.5%以上,扫码作业率达95%以上。承担叉车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全国试点,构建“一套叉车质量安全追溯标准规范+一种智能干预启动安全监管模式+X个应用场景”的“1+1+X”叉车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上半年,平台接入叉车物联感知3869台,接入数全省第一。承担全国燃气气瓶充装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全域推广“一充一保”气瓶责任保险模式,覆盖全市240万只在用燃气气瓶,相关工作经验在全国会议上作典型交流发言。
(八)聚焦执法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以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为契机,完善执法工作机制建设,推进行刑衔接、行管衔接、行技衔接,提高执法效能。开展“亮剑2023”“守护民生 护航经济”综合执法行动,聚焦社会经济发展、“护航亚运”、消费安全、打假维权四个方面,上半年全市共办结案件4026件,罚没款5103万元,移送公安机关38件,入选省局“铁拳”“亮剑2023”典型案例7个。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燃油加油机计量准确性专项治理工作,摸排加油站总数440个,加油枪总数5813把,发现问题数30个,立案数11件。
四、下半年工作思路
金华市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紧扣深入践行“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力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等各项工作部署,坚持“无感监管、有感服务”理念,为全市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的金华篇章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一)发挥职能优势助力三个“一号工程”
一是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落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条举措,推进商事登记全流程便利化、企业准入准营办理集成化,激发市场经营主体创业创新活力。做好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试点,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率指标力争前列。二是服务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台《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开展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平台经济治理试点项目(平台“e路通”)建设,推动网络直播新业态良性有序发展,开展绿色直播间评比。三是加大优势产业扶持力度。继续实施“资金奖补”等鼓励政策,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开展金西健康生物产业园、东阳生物医药产业园、兰溪天然药物产业基地、磐安江南药镇等园区、特色小镇重点项目个性化服务,提前介入,精准指导,助推产业集聚发展。出台化妆品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打造“金义美都”品牌,助推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全省“发酵肉制品”生产试点,制定火腿产业振兴方案,争取承办全省、全国“发酵肉制品”行业现场会。
(二)推进“三强一制造”和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出台《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方案》,落实落细特色产业质量提升行动,试点开展全产业链质量提升。继续做好“品字标”品牌、“浙江制造”标准培育工作,培育数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以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为抓手,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强化企业专利导航和商业秘密管理,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打造“知识产权+互联网+金融”平台,形成多元化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
(三)打赢安全生产与消防安全百日整治攻坚战
一是继续落实隐患排查工作。紧盯重要时段,针对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相关领域主体,开展全方位、专业化、地毯式、滚动式的风险隐患大排查,从严从速形成整改闭环,加快推动实现隐患动态清零。持续动态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回头看”。确保全市系统不出现安全生产、平安、舆情重大问题。二是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月工作。聚焦安全生产与消防安全百日整治攻坚行动,大力推进“全国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结合主题教育和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加强宣传与教育。三是抓好舆情监测和处置工作。落实舆情监测应对工作机制,形成舆情监测预警、分级分类处理、控制消除影响、总结反馈的完整闭环。进一步落实企业(经营者)主体责任,开展瞭望哨人员培训,完善运行机制。
(四)全力做好亚运会(亚残运会)安全保障
一是全力保障食品安全。开展亚运期间全域食品安全治理专项行动,持续开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等专项整治,抓实“两类领域”,全面构建社会共治格局,切实提升全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二是切实保障药品安全。做好含兴奋剂药品和特殊药品生产、销售专项检查,重点检查购销管理情况、储存和发运管理情况,对异常情况立即开展调查处置。对含兴奋剂食品、药品重点关注其包装标识和说明书是否依规标识“运动员”慎用等情况,切实堵住漏洞,保障省运安全。三是严守特种设备安全。应用“浙江特种设备在线”亚运专区,全面落实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识别管控、安全技术保障、应急处置和宣传引导等安全保障措施。
(五)全面高质量完成省市民生实事任务
紧盯民生实事项目进度,实行“日巡查、周比对、月排名”机制,及时了解项目推进情况,监测各项任务完成情况。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研究、早解决。做好与相关部门、县(市、区)政府的沟通协调,确保项目顺利推进。通过特色典型打造、媒体宣传、公众参与等方式,提高项目的知名度,扩大民生实事影响力。
(六)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
一是深化“两城联创”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为总抓手,积极打造“食安金华”标志性成果以及“浙里食安”示范试点项目,确保2023年实现省示范创建全覆盖,新增乡镇(街道)食安办达到四星20个以上,五星10个以上。二是持续强化责任落实。压实“两个责任”,做到包保无遗漏、督导不放松,动态维持包保关系建立率、承诺书签订率、督导完成率三个100%。三是持续开展整治提升行动。进一步加强重点食品餐饮、生产、流通场所的风险隐患排查,针对多次抽检不合格生产单位开展“回头看”行动。
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