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00099033995K/2023-04227
关于对金华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金东3号建议答复的函
金华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
金市监办建〔2023〕2号
2023-06-08
主动公开

朗读
尊敬的姚方锐代表:
您好!感谢您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举措的建议》我们已收悉,我办组织市食药安办有关成员单位和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相关处室进行认真学习研究。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坚持以“四个最严”为遵循,牢记食品安全是“国之大者”,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强化数字赋能,加快构建食品安全现代治理体系,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全市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事故,成功获批第五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推荐城市,群众满意度达到88.98%,连续六年稳步提升。一、聚焦责任落实,织密工作体系
(一)强化党政同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3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论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先后7次调研食品安全工作,作出相关批示12次。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食品安全包保责任制。在全省率先实现三星级乡镇(街道)食安办全覆盖,今年新增四星级食安办20个、五星级食安办11个。
(二)理顺工作机制。强化市食药安委统筹协调作用,扎实推进29项年度重点工作,定期通报完成情况。每季度开展区域性风险预警交流研判,将风险处置情况纳入部门年度考核任务内容,组织跨部门、跨区域联合风险治理行动15次。
(三)落实主体责任。创新食品企业主体责任评审机制,形成全市4250家重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企业主要负责人负总责、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分级负责的“三位一体”主体责任体系。落实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自查报告制度,全市大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自查报告率100%。积极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开展食品安全从业人员培训考核100余次,培训人员3万多人,开展农兽药残留限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培训459次,受训人数达8593人次。
二、坚持数字赋能,提升智治水平
(一)“浙冷链”持续深化。精准处置阳性冷链食品事件7起,阻断397.9公斤问题食品流入市场。全市累计给予20家进口冷链企业消杀补助90万元。
(二)“浙食链”全域覆盖。在全省率先实现食品生产企业“阳光工厂”全覆盖,建成“阳光工厂”837家。实现流通领域重点食品品种全链条追溯,全市肉类无纸化交易率保持在90%以上。
(三)“浙农码”全面贯通。全面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和地产农产品“一证一码”溯源管理模式,推进“浙食链”溯源码与“浙农码”合格证无缝衔接应用,实现消费者查询、企业主体办事、监管人员执法“码上通办”。
三、强化监管治理,保持严打态势
(一)强化源头管控。全市196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生产主体全部实施合格证管理制度,185家食用林产品规模生产主体全部纳入“浙江省食用林产品追溯平台”管理。全市农林等种养殖监管部门累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4万人次,立案106件,罚没金额115万元。
(二)强化监测预警。全市食品监督抽检2.7万批次,达到4.9批次/千人,合格率97.5%,685批次不合格食品全部闭环处置到位。全市粮食、蔬菜等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6%以上。开展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710批次,合格率100%。检测第十七届省运会食材1.8万批次,保障省运会人员用餐安全40万人次,实现食品安全事故、食源性兴奋剂事件两个“零发生”。
(三)强化专项整治。开展“昆仑2022”“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 “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 “国门守护”等专项行动,累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9.2万人次,发现风险问题2万余个,查处行政违法案件3962件,罚没款1478万元,刑事立案34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43人,破获公安部部督案件3起。
四、狠抓示范引领,加快产业发展
(一)抓试点引领。高质量推进“食药物质”试点工作,铁皮石斛、灵芝孢子粉等6个品种获得省级试点,试点企业数量全省第1。“发酵肉制品生产许可审查”获批全省首个生产许可审查试点,助推金华火腿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抓产业升级。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全市规上食品生产企业在年内全面建设先进管理体系,形成规模竞争优势。大力开展名特优食品作坊创建和食品小作坊规范提升活动,新增精品小作坊40家,实施“5S”管理小作坊105家。
(三)抓品牌培育。开展标准创新贡献奖和“品字标浙江农产”评选,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荣获重大贡献奖,浙江联宜电机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获优秀贡献奖,累计奖励250万元。婺城区箬阳龙珍茶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新增标准化生产示范县项目3个、绿色食品68个。
五、践行人民至上,推动共治共享
(一)民生实事超额完成。连续10年将食品安全列为全市重大民生实事项目,新增建设网络餐饮单位阳光厨房550家,完成率达110%;新增创建省级放心农贸市场36家,完成率达129%。
(二)食安保险提质扩面。将全市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食堂、养老机构食堂等重点领域全部纳入食品安全责任公益险参保范围,全市累计投保803.7万元,保费总额达60.9亿元。全市2300余家重点单位投保食安商业险1912.6万元,保费总额达22.5亿元。
(三)社会氛围日渐浓厚。利用“食安之窗”、百场电影下乡、BRT车载电视等载体,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和普法宣传,聚力打造国家级食品药品科普教育基地。
六、下步工作计划
今年,我们将对您在议案中提到的关于创新监督方式、畅通宣传和举报渠道、引入大数据支持、提升打击力度等四大建议,在今后食品安全工作中认真加以落实。2023年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强化党政同责,持续推进创建引领。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总抓手,全域深化“双安双创”,加强农村和基层乡镇的食品安全监管,开展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食品假冒、侵权“山寨”、“三无”、超过保质期以及无证生产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深化实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在日常监管中坚持使用信用大脑产品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全面实施“事前告知承诺+事中抽查核查+事后信用奖惩”,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对违法行为及时查处,逐步提升信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食品安全整体治理水平。
(二)深化数字赋能,形成风险管控闭环。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强对食品新业态新模式监管。针对网络电商、直播带货、无人售货以及生鲜超市等新业态新销售模式,持续推进数字化改革,实现“浙食链” “浙冷链” “浙江外卖在线”等系统基层应用贯通,创新推进“三小一摊”多跨协同智慧监管系统和猪肉一件事改革“金猪安”等特色场景应用建设。通过数字化手段,强化AI自巡查检查并实现自动抓拍通报监管干部进行执法处理,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进行有效闭环处置。
(三)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聚焦“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准入准营便利化、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审慎适用强制执行等举措,打好龙头企业培育、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等组合拳,进一步激发食品全产业链创业创新创造硬核力量。
(四)固化共治格局,实现长效规范治理。加快制定实施特色地产食品等地方标准,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深化乡镇(街道)食安办星级创建,健全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区域共保体”机制,畅通群众12315等食品投诉举报途径,加大食品违法举报奖励力度,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不断提升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感谢您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关心,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支持市场监管工作,欢迎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坚持不懈地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切实保障金华市民食品安全。
联系人:林**,联系电话:1*********6。
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6月8日